在近期对外公布的研究中,谷歌团队将绘制老鼠大脑中海马体 (hippocampus)所有连接结构,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生物数据数据库,预计将斥资3300万美元资金实现。
在此之前,谷歌曾与哈佛大学会制约1立方毫米空间的人脑地图,并且以H01数据库对外公布,但此仅为人脑相当小的一部分,若要建立整个人脑组织连接结构,几乎要累积10亿TB以上容量,同时必须解决错综复杂的链接结构描绘问题,几乎与探索宇宙星系网络难度相仿。
因此在目前研究方式,则是先将目标放在与人类基因组成相似达90%的老鼠身上,通过相对较小、与人脑有诸多相似的老鼠大脑作为参考,深入研究人脑连结结构,找出改善帕金森氏症、失忆等人脑障碍问题。
而对比人脑组织连接结构需要通过10亿TB以上容量数据纪录,纪录老鼠大脑连接结构所需资料量仅为25000TB,相对更容易提早实现。
谷歌同时也以单一具备512GB储存容量的Pixel手机为单位,说明储存蛔虫大脑的图像数据约需2台Pixel手机,储存果蝇大脑则需100台Pixel手机,至于要储存老鼠大脑海马体的数据,则需48800台Pixel手机,堆叠起来的高度约与帝国大厦相同,而要储存整个老鼠大脑结构数据量所需Pixel手机数量, 堆叠高度约等同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。
为了能够顺利纪录上述巨量规模数据,谷歌团队更以深度学习技术追踪、分割每个神经元产生路径,并且通过自我监督学习技术SegCLR从中纪录关键特征,藉此识别不同细胞类型与神经元连接关系,之后也预期强化核心连接结构扩展分析,借此纪录更完整的大脑连接结构。
目前大脑研究已经成为许多科学发展重要议题,或许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解析人脑结构。